檢察官工作繁多,宜蘭地檢署每名檢察官平均1個月收案過百,不乏許多濫訴案,有些告訴人提告上千次,幾乎都以不起訴或簽結坐收,形同浪費司法資源。有檢察官認爲,應該學習德國,民衆提刑事告訴也要付費,但如何在「保障人民權益」與「減少濫訴」之間取得平衡會是個問題。
宜蘭地檢署去年底偵結1件醫療糾紛,告訴人曾因傷口感染,到縣內大型醫院就醫,做完傷口清創手術後,詢問醫師如何快速恢復,醫師爲他進行第二次手術縫合;告訴人事後「越想越不對勁」,質疑該醫師爲何沒有在第一次手術就縫合,提告過失傷害。
該案最後依「難憑告訴人主觀臆測及片面指訴,認爲被告擔負過失傷害之責」,處分不起訴。據瞭解,告訴人並非只此一案,曾多次因醫療糾紛提告,有些醫師怕打官司,選擇賠錢和解;這名告訴人也不是唯一的濫訴者,檢察官透露,甚至有人提告上千次,大多是證據不充分的刑事案件,也幾乎都以不起訴或簽結坐收。
「每個月詐欺等案件已經夠多了,還要花時間處理這些濫訴案」,一線檢察官認爲,濫訴已經對司法資源造成頗大負擔,應想辦法制衡;2020年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民事訴訟法,法院可以對實質上有濫訴行爲的告訴人,處以12萬元以下罰鍰並負擔被告訴訟費用,不過僅限於民事提告。
檢察官指出,中華民國法律體系主要學習自德國,後者的刑案提告制度中,就有類似「使用者付費」的概念,臺灣卻沒有沿用這項制度,「主要還是擔心損害人民訴訟權的爭議」;然而長此以往,只會繼續拖累檢察官的工作效率,衍生出更多問題,法界應該認真思考相關制度的可行性。
濫訴案件衆多,拖垮檢察官工作效率,有檢察官建議參考德國訴訟制度,告訴人提告刑事案件也要負擔費用。本報資料照